澳门回归前富商马万祺提醒中央一定在澳门驻军中央回复:放心

来源:牛宝体育app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6-29 21:50:52

  1999年12月20日,澳门正式回到祖国的怀抱,结束了葡萄牙442年的殖民统治。

  中间有无数的博弈、谈判和筹备,其中有个关键人物不得已提,那就是澳门的传奇富商马万祺。

  他在回归前夕,郑重其事地向中央提出了一个建议:澳门一定要驻军,而中央的回复也很干脆:“放心。”

  马万祺不是那种天生含着金钥匙的富二代,但也不是完全从零开始的草根。他的故事,得从1919年说起。

  那年10月,他出生在广东南海一个还算殷实的家庭,家里是做米粮生意的,日子过得不错。小时候的马万祺挺聪明,很喜欢历史和文学,家里也有条件供他读书。

  他才15岁,父亲就因为生病去世了。家里一下子没了顶梁柱,他只能辍学,扛起家族生意。

  不过,他脑子活,肯吃苦,慢慢地把生意稳住了。到了18岁,他开始试着做食糖买卖,凭着自己对市场的敏感和脚踏实地的作风,生意越做越大。

  1938年,日军打进广州,他的糖厂被炸了个稀巴烂。他带着家人跑到了香港,在那儿改行做粮油进出口。可没过几年,1941年香港也沦陷了,他又辗转到了澳门。

  到了澳门,马万祺算是彻底从头开始了。他没啥本钱,就靠着之前积累的经验和人脉,一步步创业,开了好几家公司,涉及地产、工业、贸易,啥赚钱做啥。

  几十年下来,他成了澳门商界响当当的人物,手里攥着不少资源。不过,马万祺可不是光会赚钱的商人,他还有一颗爱国的心。

  抗战那会儿,他没少出力。虽然人在香港和澳门,但他利用自己的商贸网络,偷偷往内地运物资,支援抗战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跟这些大人物关系都不错,热情参加国家建设。

  1950年,他帮着驻澳机构抢购物资,给送去了粮食、汽油这些急需的东西。改革开放后,他更是第一个在内地投资的澳门商人之一,比如中山温泉宾馆,就是他牵头搞起来的。这些事迹,足以证明他不是那种只顾自己赚钱的生意人,而是有大局观、有担当的人。

  1999年,澳门回归的日子慢慢的接近,中葡双方围绕着很多问题谈判得热火朝天。葡萄牙那边呢,提出了一个很让人头疼的主张:澳门回归后不应该驻军。

  他们理由还挺“充分”,说自己在殖民澳门的几百年里都没派过军队,所以回归后也不需要。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,但仔细一想,完全站不住脚。

  澳门回归,可不是葡萄牙把地盘还回来就完事儿了,它涉及到国家主权的问题。没有军队驻守,怎么体现主权完整?怎么保证澳门的稳定?

  那时候的澳门,治安其实不算太好,街头混乱、黑帮横行的事儿时有发生。如果回归后没有强有力的力量震慑,谁敢保证不会出乱子?

  马万祺对这样一些问题看得特别清楚。他不是光坐在家里瞎琢磨的人,他有切身的经历。1952年的时候,澳门发生过一次“关闸事件”。

  那会儿,葡萄牙守军在边境挑衅,搞得澳门封锁了好一阵子,老百姓人心惶惶。马万祺当时可是连夜跑去斡旋,才把事情压下去。

  这件事让他印象太深了,他心里明白,没有军队撑腰,澳门这种小地方根本没办法自己稳住局面。

  到了1999年夏天,澳门回归的脚步慢慢的接近,马万祺坐不住了。他觉得,澳门必须得驻军,不然主权和稳定都悬。他通过新华社澳门分社,直接把这个建议捅到了中央。

  马万祺的建议送上去没几天,中央的回复就下来了:“一定在澳门驻军,请放心。”

  这回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,但意思明确得很。中央显然也明白,澳门驻军不是可有可无的事儿,而是必须得干的。马万祺听到这一条消息,心里那块石头总算落地了。

  1999年12月20日,澳门回归当天,中国人民驻澳部队正式进驻。那场面,庄严得很。部队整齐划一地开进澳门,成了这座城市的新守护者。

  马万祺那时候是澳门回归庆典委员会的主席团主席,他亲手把一块写着“威武文明之师”的金匾交给了部队指挥官。这块匾,不光是对部队的肯定,也是对他自己努力的一种见证。

  驻扎澳门之后,效果立竿见影。以前澳门街头那种乱糟糟的景象,很快就没了。黑帮势力被收拾得服服帖帖,治安一下子好了起来。老百姓走在路上,心里踏实了不少。经济上,澳门也迎来了大发展,成了带动整个城市繁荣的发动机。

  马万祺到了晚年,身体虽然不如以前了,但心系国家的心一点没变。2008年汶川地震,他第一时间捐款,还拖着病体去灾区慰问。

  2014年他在病床上去世,享年95岁。他的去世,让很多人觉得惋惜。中央、全国政协、澳门特区政府都发了唁电,说他这一生为国家、为澳门贡献太多了。

  2018年,国家还追授他“改革先锋”的称号,表彰他在澳门回归和改革开放中的作用。

  “一国两制”方针具有强大生命力澳门明天一定会更美好[N].人民日报,2009-12-21(004).